这些古老的文字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对汉字和中华历史的认知。
叶文德
2020年对于世界来说是个不太愉快的年份,病毒的肆虐使得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起了变化,上班的不再赶往公司,上学的不再赶往学校。对于大学生来说,失去校园生活是可惜的,但是病毒的侵袭却也同时让线上教学崛起,让学生们可以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老师们联系在一起并且从中受益,互相学习。
马来亚大学中文系本学期的文字学(AII2001)非常荣幸地邀请了三位来自台湾的讲师为我们进行了长达十四周的文字学课程。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可以听听国外的讲师授课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在十四周的文字学课程里,我们从甲骨文“走”到了隶书,这一过程对于刚刚接触文字学的同学们难免会陷入“似懂非懂”的瓶颈期。但是非常幸运的是,我们的讲师们都非常有耐心且细心的回答同学们提出的种种疑问。对于我而言,文字学里印象最深刻的内容莫过于对于“六书”和学者裘锡圭先生“三书”的见解,毕竟这部分对于文字的归类是有些许相似且对于刚接触文字学的我来说的确会有点“头晕晕”。但是当做课堂复习时,却发现只要多花点时间重温其实并不难。此外,非常有趣的是在整个课程的作业里,老师让同学们尝试去摹写或描摹的内容也是非常好玩的,而这些古老的文字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对汉字和中华历史的认知。
总体来说,非常感谢老师们给予的指导,让同学们对汉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毕竟身为中文系的学生,汉字的发展史是必须掌握与了解的。在疫情当下的环境里,虽然失去了一小段的大学时光,但是却也同时拥有了宝贵难忘的上课模式,或许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苦中有乐”的回忆了吧。

汉字不只是一个单纯的书写文字,这当中还蕴含着非常深远的中华文化……
黄雪婷
在文字学课堂上,林宏明老师、黄庭颀老师以及古育安老师分别为我们讲解了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以及汉字的发展这四个部分。首先,我了解到原来甲骨文的字形除了有着象形的意义以及有着占卜的作用以外,还包含着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可见甲骨文不仅是中国古老的文字,也是一个非常具有丰富性质的文字载体。后来,金文开始发展起来。我觉得金文的字形非常有趣,最为印象深刻的有象物字以及描述主体或身体器官的会意字,可以得知金文的形成或发展与生活中的各个事物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接着,通过古老师详细列出的字形和说明,可以得知战国时期每个地区所使用的字形不一,并有着明显的地方色彩,令我印象深刻。汉字发展到小篆这阶段,可以得知字形结构逐渐定型,象形色彩逐渐削弱。虽然多出了许多笔画,不过我非常喜欢字形所带出的整齐和美感。最后,我学习到隶变的出现改变了自古以来汉字复杂的结构和笔画,并对于后来的汉字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和意义作用。经过老师们的耐心解说后,我发现汉字不只是一个单纯的书写文字,这当中还蕴含着非常深远的中华文化及其博大精深,让我受益良多。这学期的文字学课程是个非常难得且宝贵的学习经验,非常感谢三位老师精彩的教导!

在课堂上我觉得最有趣的便是战国文字的承上启下。
伍美颖
林宏明老师,黄庭颀老师以及古育安老师的讲课可以说是让我们获益良多,从中理解文字的形成、转变以及发展直至定型。老师们课堂上讲解十分的深奥,以致于有时候需要非常多的时间去消化以及寻找补充资料,毕竟是第一次接触文字的内容,而不像以前只知道文字的片面含义。老师们给予的补充资料很好地为我们解了疑惑,而其中最有趣的便是摹写。因为这是第一次直接书写古文字。但是在这其中也面临到了一些问题,即笔画的部分。由于以前并没有笔画的系统,导致了写出来的字和影印的相比简直就是四不像。
老师们对我们非常的宽容,简直是有问必答,甚至会为了我们的问题而拖堂回答。这使得我们的疑惑得以解除,也加深了对文字的认识以及印象,让我们可以了解的更多且更加的深入。虽然课堂上有时候会因为某些问题而进行得不顺利,但这并没有妨碍老师们的热心。他们还是用尽他们所能,克服了一直不熟悉的电子设备上的问题来给我们上课。因此我很感谢老师们一直以来的耐心以及教导,他们的努力以及想和我们有连接的心让我想诚心的向各位老师以及杨老师说一句:辛苦了,谢谢你们引领我们走进文字学的知识海洋。
在课堂上我觉得最有趣的便是战国文字的承上启下。这是因为甲骨文一直都和现在的楷书是两种不一样的字体,因此都会认为古文字和现代的楷书是没有任何直接关系的。但是战国文字却打破了这种思想。他展现了整个文字体系的转折点,以及古代与现代的连接。

我也从中学习到所谓真正“字”的含义,也可说我们今天看到字,其意思未必与古代相同。
陈再勤
首先,我想借此机会感谢黄老师,古老师与林老师的一直以来的细心教导。自从上了文字学的课,我也了解到我们日常使用的文字,大多数都有经过各种演变而形成的。我也从中学习到所谓真正“字”的含义,也可说我们今天看到字,其意思未必与古代相同。这也让我对文字学产生兴趣。在上课的时候,虽然有时我网线不好,或者是老师那边网线有点问题,我都会在等待的同时先参阅老师的PPT,当老师讲到那个部分了,我会更容易吸收老师所讲的内容。此外,老师们也很用心教导我们,时不时会有互动环节,让我感觉跟上实体课是没有区别的。林老师最让我记忆深刻是老师在讲解的时候会用白板画给我们看,虽然网线有时不好,但是能体会到老师的用心良苦。此外,古老师的课也很生动,会把PPT里的内容分析得很仔细,并举例论证;而黄老师则多以互动的方式来教学,时不时会问同学你认为这是说什么字?这会让我们对那个字让感到印象深刻,是不错的教学方式。最后,在此向各位老师说声辛苦您了,谢谢您。

三位老师的教学都很清晰,深入浅出,无论是甲骨文、金文还是战国文字等等,老师们都会一个字一个字的和我们分析。
林灵欣
这是我第一次去文具店购买描图纸,要不是文字学课,以前的我根本不知道描图纸是什么东西。老师们布置的作业都很好玩,像是摹写,把描图纸放在打印出来的图案印着画,一笔一笔的描线条。又或是跟着范例写字,有点像是小学班主任让我们写的笔顺,只是字不一样。
三位老师的教学都很清晰,深入浅出,无论是甲骨文、金文还是战国文字等等,老师们都会一个字一个字的和我们分析,还分享了好多的例子,让我们更加的了解。最后再次感谢林老师、古老师和黄老师愿意抽空过来给我们上网课,也谢谢杨老师花心思为我们安排这些课程。

藉着老师所发的课堂资料,我慢慢对《说文解字》产生初步的概念。
黄敏恩
在文字学课程当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说文解字》的部分,因为往日老师或是朋友都说学习文字的来源发展就去看《说文解字》即可,让我感觉它是一部具有已超乎权威性的文字古籍。经过黄庭颀教授一番生动的教学,我才发觉《说文解字》是东汉的许慎在仅有的资源下完成的,例如在小篆的部分难免有些讹误,因此有时还是需要甲骨金文等其他古文字来判断。在我的印象中《说文解字》的阅读方式是非常复杂的,感觉不会像我平常使用的字典一翻就懂。但是很感恩黄庭颀教授非常用心地在线上教导我们学习《说文解字》说解文字的一些方式,通过一些《说文解字》内文的图片让我了解到《说文解字》中所列出的篆文,所说解的字义、字形、字音等位置。虽然有时候会听得似非似懂,但是藉着老师所发的课堂资料,我慢慢对《说文解字》产生初步的概念,先记录下来并期待来日有机会拿起《说文解字》再读一读。

老师们用独创的方式阐述了文字学理论、方法与实践。
叶枫晴
在上完了十四周的文字学课程我感觉我对文字的发展更为了解了。老师们用独创的方式阐述了文字学理论、方法与实践,尤其是在文字形成过程与汉字形成演变、文字结构理论及汉字形音义之间的复杂关系等方面。老师们也为我们分析了传统“六书” 说的不足,也提出了新的分类理论与范畴,这样的上课模式确实让我们学习到了研究古代文字的方法。十四周里我们学习了甲骨文,金文和战国文字。这些看似乏味的课程在老师们的生动讲解下仿佛活了过来,让我们听得津津有味。每周让我们模拟古代文字的作业也让我们真正的了解到字的结构和出处。这些字形都拥有着属于它们的典故和故事,真的非常有趣。虽然在模拟的过程中会对某些字形有些混淆和模糊,但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也很快了解到了正确的写法。这十四周确实让我获益良多,非常感谢各位老师们的耐心教导!

原来有些简体字早就存在(例如:车和气),并非所有的简体字都是人们后来所创新的。
郑芯沛
经过黄老师仔细地讲解《说文解字》中许慎所写的序文后,我才算是了解了许慎作此书的缘由,也明白了《说文解字》对文字学研究的意义。如果没有它的出现,现在的我们要学习文字学还得在古文的意思上费很多心思呢。
在最后的课程内容中,黄老师谈到了简体字。原来有些简体字早就存在(例如:车和气),并非所有的简体字都是人们后来所创新的。我也了解了小篆和隶书之间的关系,行书、草书、楷书出现的背景以及特点。当上完最后一堂文字学课,我对于文字的特点与发展脉络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再次谢谢林宏明老师、黄庭頎老师和古育安老师。
.jpg?resize=761%2C298)
经过这次文字学课程,我了解到汉字的文化涵义,也佩服先人智慧的创造。
李欣儒
非常感谢这一次的好因好缘让我有机会上黄黄庭頎老师的课。对我来说汉字 只是一个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人们使用来沟通的工具。汉字文化从古流传至 今是因为先人智慧的创造。他们先利用图像形式来表达文字,之后根据时代 慢慢地把图像慢慢演变成文字。虽然文字的历史永久,可是这也代表了中华 文化从未断裂过的文化史。随着时代,文字越来越简化。从黄老师的课中, 我们知道汉字不只是单单的文字,每个图像的背后都有属于自己的意思。黄 老师在课程说了汉字发展本质等,让我对文字学更加熟悉。汉字从甲骨文开 始演变至我们现在使用的字体,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如此巨大的演变,我总 是佩服我们所学习的文字,感叹文字巨大的生命力。黄老师将汉字分成许多 类别,针对各个字解说他们的字行、字音、字义。黄老师也利用了许多例子 为我们解释一些原理,把原来复杂化的理论简单化了。不但如此,黄老师也 利用古时候文字的图像让我们猜测是现代的审美字体,增加了上网课的互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