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2020年研究生导读会系列(一)《政教存续与文教转型:近代学术史上的张之洞学人圈》

主讲人:陈洁仪(马大中文系硕士二年级研究生)

日期:2020年5月30日

时间:10:30 am – 12:00 pm

地点:ZOOM 会议室

日前,马大中文系研究生学会邀请本系硕士研究生陈洁仪同学作为本年度第一场读书会的导读者,导读书目为《政教存续与文教转型:近代学术史上的张之洞学人圈》(陆胤著)。陆胤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近代中国文学及学术思想史研究,近期感兴趣的论域包括:1、近代文学变迁与教育转型;2、清代诗文流变与学术史;3、晚清士大夫群体研究。《政教存续与文教转型:近代学术史上的张之洞学人圈》为陆胤的博士论文,陈洁仪以此为主要文本,首先分析其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与理论,其次分章节讲述其大致脉络。

首先,陈洁仪指出陆胤著作研究目的如下:一、将“学术”的范围稍加扩充至“教化”,从“学术史”的考察单位从个别学者延展到学人网络,重新审视张之洞所代表的晚清督抚势力对近代中国政教存续与文教转型两方面的作用。二、凸显“自上建之”的学术力量,在政治与教化互动的框架内,指明张之洞及其周边学人在近代中国学术转型过程中占据特殊位置。三、强调张之洞作为政治庇护者、学术赞助者、交游组织者的角色,进而讨论这种“官师不分、政教合一”的自我期许,如何作用于近代中国的学术组织与学制规划。在研究方法上,陈洁仪引用夏晓虹老师的评语,指出 “缓冲模式”这一核心概念有效地阐释了这批并非“先进”的封疆大吏与“清流”学者,在晚清异域文明与本土文化传统相遇过程中所发挥的特殊功能。

其次,陈洁仪从晚清的时代背景出发,顺次对著作中每个章节作简单介绍。第一章谈到了张之洞的清流沉浮与学术升降。从张之洞崭露头角开始说起:科举出身,参与京师学风,而后转为“清流”,以言议事。“清流”的背景将张之洞与军功督抚区,以及激进的维新派隔开来,因此得到当时士林的认同张之洞的学术集成。最后,凭借“正学”门面,持续影响清末新政十年的文教走向。第二章主要讲述了张之洞的学术集成:从阮元到东塾。第三章谈到了戊戌前后,张之洞如何在康梁变法之中仍保留“宗经”。第四章讲述了张之洞来京参与学务,对学制改革即是对康梁一派学术风气的回应。第五章,谈到张之洞在戊戌变法前后对“同文”态度的转变。戊戌变法前张之洞赞同“同文”,积极推广“东学”,戊戌变法之后,随着国族观念与言论控制意识的增强,张之洞对日本渠道的信任感逐渐淡化,开始强调“国文”。第六章谈到了张之洞的诗文集等常见史料与张之洞档案等资料作为佐证,道出了张之洞诗歌背后的人文社会关怀和自我期许。

在读书会结束之前,陆胤老师的学生李志勇跟大家分享了一些对于这本著作的思考。他指出在晚清时期,文人往往具有多种身份,他们在文学之外,也会积极参与政治与社会活动。作为中文系的学生,尤其是研究近代文学领域的学生,在研究文学文本之外,去关注作者的历史背景(如学人圈)也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学术史研究。

文字报导:李美(2019/2020届研究生学会主席)

导读者陈洁仪。
主持人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