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中华儒士社“吟唱华夏马大行”

日期:2018年2月7日
时间:7:30pm-9:30pm
地点:马大文学院B讲堂
主持人:罗仁和
朗诵家:于晓鹏
演奏家:栾皎侠

由北京大学马来西亚校友会和马大中文系联合主办的“中华儒士社‘吟唱华夏马大行’”于2018年2月7日在马大文学院B讲堂举行。致力于推动礼乐课程的儒士社华文义学项目,希望通过这场吟唱会,让参与者听到一把融合古典与纯粹,并且触动现代人灵魂的声音。

于晓鹏先生先从“诵”字谈起。“诵”字是由“言”和“甬”组成。他说,“言”从“口”开始演变到“甘”再到“舌”,最后在“舌”的舌尖位置加一短横形成“言”字;而“甬”则是寺庙里常见的大钟的象形字。“言”表达一定含量的人文含义;而“甬”则代表如钟一般发出的美声,因此,“诵”是人文与美声的结合。他继而指出,在中国历史上,三个声音语言艺术的高峰时期分别为:周代的礼乐时期,唐诗宋词时期及明代昆曲“水磨调”。

于晓鹏先生吟唱的篇目有《诗经•周南•关雎》、《诗经•周颂•天作》、《楚辞•离骚》、《九歌•涉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作品。他朗诵的《春江花月夜》,将观众带入了诗中意境,博得满堂彩。他每吟唱完一首,都会以教学方式解释他以什么音步、音色、嚼字腔音及格律节奏来呈现该作品。同时,他也以几首耳熟能详的诗,如骆宾王的《咏鹅》,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

这场吟唱会,以于晓鹏先生带领参与者齐声朗诵《礼记:礼运大同篇》作为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