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日期:2019年12月7日(星期六)
时间:2:30 pm – 5:30pm
地点:马大文学院B讲堂
佛光山教育中心,马大中文系和马大佛学会于2019年12月7日下午两点三十分至五点三十分,在马大文学院B讲堂联办了一场主题为“传承与信仰”的论坛。该讲座请来三位与讲人和一位主持人。与讲人分别是佛光山新马泰印总住持,觉诚法师;拉曼大学中文系金宝校区系主任,杜忠全博士;以及敬学书院创办人之一并任掌学,黃智鸿居士。主持人则是沈明信居士。
论坛的上半场是主题讲座,三位与讲人分别针对不同主题作演讲。觉诚法师主讲的是《文学与佛教信仰》,以佛经和文学的关系探讨了佛教对文学的影响。法师指出,唐代变文,譬喻文学,以及明清小说《西游记》、《红楼梦》等,都受到佛教的影响,其中包含了佛教的思想。而佛教对文学影响在文体开创、技巧表现、文法应用、境界提高、内容加深、以及价值观方面都做出很大的贡献。在文字方面,不仅丰富了文学的词汇,也推动了音韵学的发展。法师更是播放了各个方言的戏剧,如粤语剧目莲救母,福建剧四海祝寿等,指出佛教通过戏剧传达给所有人。
杜忠全博士的主题是《宗教信仰与社会传承》。杜博士以入乡问庙的方式去研究马来西亚汉传佛教的历史。杜博士以微嘉法师为研究对象,以微嘉法师的人物历史去看马来西亚汉传佛教的历史。通过一系列的考证,杜博士确定微嘉法师是1895年在怡保的广福岩出家,并且在广福岩的客堂上1908年的牌匾和1910年在福建莆田市梅峰光孝寺所立的碑文中,通过这些田野考察得来的文献资料,推论出虽然极乐寺是马来西亚的第一个官寺,但是这并不能代表其就是马来西亚汉传佛教的起源。通过杜博士对微嘉法师的研究,能够将马来西亚汉传佛教的起源推得更早。最后,杜博士也发表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够成立一个马来西亚佛教研究中心,藉此方便佛教研究的学者进行研究。
黄智鸿居士的主题则是《想华教界与宗教界的一点问题》,即文化传承应该要如何更好的去传承,并且要以怎样的心态去对待它。黄居士认为信仰与传承的源头来自于几千年来的中华文化。黄居士以一只兔子用红萝卜钓鱼的故事作为起始,指出一以贯之的精神是不变的。黄居士以两首歌曲“月落乌啼霜满天”,和“月光光”提出他的观念,即传承,不论在信仰或是文化方面,都是以人为本的。黄居士继续以范滂,丁龙,以及苏轼的人生来说明文化传承在于精神与气节。最后,黄居士以茶叶的人生做结尾,认为得到中华文化传承的人像茶叶一样,在磨砺自身的同时,也让整杯茶水也变得芬芳香醇。
讲座下半场的论坛则是三位与讲人各自针对其余两位与讲人的主题提出问题。其中,觉诚法师非常支持杜博士成立佛教研究中心的愿望,并针对黄居士的提问,提出人在生活中能够不离禅心,就是最重要的观点。杜博士则回答觉诚法师的问题,认为成立佛教研究中心,不止能够把佛教研究的人跨系结合,还能成为一个平台,发展佛教研究。然后,杜博士针对黄居士的提问,认为谈到文化传承,不仅仅只重视独中,还要重视国民型中学与国中,因为它对文化传承的影响更大。最后,黄居士回答杜博士与觉诚法师的问题。黄居士认为,只有具备一个正确的思想,才能真正的去传承文化。黄居士提出一个反思的观念。黄居士认为中华文化的伟大就在于它能够包容一切。引用钱穆先生的话,即历史家的眼光是远大的,宗教家的心肠是慈悲的,黄居士认为,现在的文化传承就是需要拥有这两种品性的人去挽救的。最后黄居士也以一个字去概括整个文化传承,即“反”——反求诸己;返璞归真;反观自性。接下来的提问环节,在场的嘉宾也提出许多有趣的问题,而与讲人也都一一给予回应。
最后,主持人沈明信居士要求三位与讲人以一句话作为总结。黄居士以唱歌的方式,吟唱一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作为总结;觉诚法师则认为她通过这次的讲座所看到的嘉宾,看简历希望与使命感;杜博士则是以自身为例,认为人一定要喜欢一件事情才会去传承,而要喜欢一件事情,首先要做的就是认识。讲座会最后在马大中文系副主任郑庭河博士颁发结缘品给三位与讲人和主持人,以及大合照之后落下帷幕。
文字报导:林佳阳(马大中文系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