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马华文学:一个幻觉的未来

主讲人:黄锦树教授(台湾国立暨南国际大学中国文学系)

日期:2021年1月13日(星期三)

时间:7:00p.m. – 9:00pm

地点:CISCO WEBEX会议室

2021年1月13日傍晚7时,马大中文系特邀台湾国立暨南国际大学中国文学系黄锦树教授主讲一场名为《马华文学:一个幻觉的未来》的讲座。该讲座通过CISCO WEBEX平台展开,有百余名马大中文系本科生及研究生参与其中。

讲座之初,黄锦树教授提出关于马华文学未来的三个假设情景:马华文学被国家文学认可;马来文书写的马华文学成为主流;马来人书写的华文文学成为新型态,并通过论证其实现的(不)可能性来“重返过去”,将“几个老问题”重新问题化。首先,重返的是“马华文学的困境”议题,再次强调了马华文学所面临的出版难、稿费低、好作品少、好的文学批评更难得一见等困境。在面对诸多困境,黄锦树教授提出“谁需要马华文学?”这一具有警醒意味的问题,来反思左翼文学从政治方面给出的“人民需要马华文学”的传统回答,并关照在商品机制之下以文学自身为目的的马华文学的当下与未来。其次,“重返”九十年代关于马华文学经典缺席的议题,并对当前马华文学是否仍然缺乏经典的问题进行追问。他指出马华文学不乏优秀之作,但由于典律建构的缺乏、“梁园条款”问题以及高度文学性与大众化之间的背反性导致马华文学经典的“没有”。之后,黄锦树教授重提他早年提倡的“华人文学”概念,指出这一概念具有将百年来自然形成的三/四种华人的文学表现都纳入马华文学中的华人史视野。他认为三种语文的马华文学之间的横向比较具有重要意义,而最有资格对此进行研究的当属马大中文系学生。

此外,黄锦树教授回应当前马华文学研究的一些议题。其一,黄锦树教授提出“两种现代中国文学史遗址?”来回应对本土学者庄华兴副教授提出的“马华(民国)文学遗址”,并进而对马华文学是否存在主体性提出质疑。其二,黄锦树教授谈到华语语系/华夷风在马华文学中的局限性。他指出马华文学虽然在华语语系论述中被放大,但并未改变其自身体量,而且马华文文学中早已存在“华夷风”相类似的指称。因此,马华文学不需要华语语系也不需要华夷风。其三,黄锦树教授谈到无国籍马华文学。他指出马华文学是支中了民族国家之毒的文学,与其寻求国籍归属,不如放弃国籍归属。

在讲座最后,黄锦树教授寄语马大中文系学生:马华文学真正的未来不论是研究还是创作,都在各位身上。

讲座合照。

文字报导:李美(马大中文系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