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修汉语语言学这门课前,我以为自己对语音、词汇、语法和社会语言学等等都有基本的了解与基础,可是在真正上课后才发现不是这么一回事。语音学的国际音标知识让我汗颜,因为以前修英语时学过的国际音标已忘得七七八八,更别说如何将之套用在汉语的语音学当中。
上词汇学的部分,有幸听了三堂台湾连金发老师的课,对形态学(morphology)、语意的变异、名前形容词等的词汇课题,开始有了些清晰又模糊的认识。接着,张丽丽老师给我们上语法专题,讲解构词、词类、配价、句构、句式还有虚词、复句、隐喻等的部分,再加上对一些期刊论文的解读,我才惊叹原来语法还可以研究得这么细致。
到了社会语言学,陈淑娟老师给我们讲的社会语言问题、多语社会的语言接触与演变还有语言规划、选择及转移的课题,让我感觉到语言的现象原来那么有趣。这几位老师的课确实让我眼界开阔不少,了解到研究语言还真不能只在自己了解的圈子内打转,而是要更多地参考和借鉴其他语言的研究方法、理论和成果,才能有不一样的研究成果。虽然上了课后,我一度怀疑自己的理解能力,但是古人说过“学然后知不足”,这个“听不明白”就是我的学习进程,让我知道自己的知识和理解力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不能满足于目前。感谢老师们的知识授予,也感谢努力学习的自己。
当初会选这门副修科,其实没什么特别原因,有点像利用花瓣来决定选还是不选。因为不管主修还是副修,都是属于陌生的。就这样,选了汉语语言学。上老师的第一堂课,其实我就已经处在有听没懂的模糊状态。
接着到周宝芯老师的课,听起来也没有明白多少,但是觉得很有趣,加上老师上课的活泼讲解方式也感染到屏幕前的我。周老师的课我虽然听不明白,但是却能感受到周老师对语音的热爱。我想即使我不是很喜欢语音课也能很享受听周老师的课。
后来到连金发老师的词汇专题和张丽丽老师的语法专题。我是越听越害怕。怕的是完全听不懂,也记不住。更加担心这个学期的三门课都如此陌生,是要如何过关呢。一方面心里很焦急,一方面也恨自己愚钝。
最后来到陈淑娟老师的社会语言学才看到一点点的曙光。原来柳暗花明又一村啊。也许陈老师所讲的社会语言比较贴近我们的生活,而且对台湾的闽南语也不陌生,因此听老师的课是如沐春风。那一刻感受到语言的变化是如此奇妙,越听越有趣。在那一刻感觉到三周这么快就结束了,陈老师的课这么快就结束了,真可惜。(前面几周是度日如年啊)
总归一句,我并没有后悔选了这门副修科。即便陌生,还是一点一滴慢慢认识语言学,即使皱着眉头上课,过完了14周还是会有些知识留在记忆里。5位老师的课,我还是从中收获了一些语言学知识。真心感谢老师的细心安排让我们有机会接触这么多老师的课。谢谢您,老师,辛苦了。
非常幸运和感谢杨老师的细心安排,让我们在疫情当下仍不受阻碍,拥有向几位语言学专家老师学习的宝贵机会。12周的课程开拓了我对汉语语言学的认识,也刷新、并增广加深了我的语言学知识,让我从中获得不少启发和新方向。
各位老师们学术经验丰硕,讲课内容细致清晰、课纲安排很用心贴心地顾及所有同学的学识背景和程度,他们的敬业和专业不仅给予我学术上的收获,也在这些艰难的日子里让我感受到温暖和鼓励。
期待老师们更多的研究成品,也希望日后还有更多向各位老师学习的机会,谢谢各位老师。
非常感谢杨老师的细心安排,一门语言学的课,难得集聚5位老师,以不同的角度,打开学生对语言学的认识。杨老师的用心良苦,周老师的幽默亲切,连老师的专业严谨,张老师的浅入深出,及陈老师的互动教学,就好像习武之人遇到了隐世高手协助打通任督二脉,接下来就要靠勤自习,造化看自己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