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当代台湾文学的张派作家:以李维菁、田威宁、林奕含为中心的论述

日期:2021年6月9日

地点:Cisco Webex

由马来亚大学中文系、驻马来西亚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和「台湾讲座计划」联办的「当代台湾文学的张派作家:以李维菁、田威宁、林奕含为中心的论述」讲座于2021年6月9日(星期三),晚上7时至9时,于网上Cisco Webex平台进行。此次讲座由台湾花莲慈济大学东方语文学系专任副教授萧凤娴主讲,主持人为马来亚大学中文系蔡晓玲博士,共有100人出席。

萧凤娴副教授是台湾花莲慈济大学东方语文学系的讲师,其研究专长是红学(读者接受史研究)、现代文学(张爱玲接受史研究)、侨易学(与上海同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叶隽教授合作),也曾发表过〈认同、他者、侨易——夏志清、柯灵、许子东的张爱玲文学史意义论述〉、〈「自我」梦:论张爱玲〈A Return to the Frontier〉、〈重访边城〉中的台湾书写〉、〈“侨易”过程中的“主体认同”与“移简”规则产生:以台湾华语情歌中的张爱玲形象为例〉、〈胡撰、张写:《今生今世》、《小团圆》「才子佳人」叙事范式的移常〉等张爱玲研究论文。

萧凤娴副教授首先讲解「张派」的生产过程与目前的系谱。「张派」的定义自1992年魏绍昌《我看鸳鸯蝴蝶派》便有所定义:「四 O 年代上海以『张爱玲派』称笔法受张爱玲影响,或有意模仿张爱玲笔触的人,『张爱玲派』又称为『少爷小姐派』,多为出身中产阶级的大学生。」王德威于1988年「联合副刊」刊登的〈「女」作家的现代「鬼」话──从张爱玲到苏伟贞〉中分析了许多现代女作家李昂、施叔青、锺晓阳、苏伟贞、西西、薛荔(李黎)的作品均有「以人拟鬼」的特色,她们小说中所展演的颓废苍凉来自张爱玲的浸染。其中锺晓阳的〈卢家少妇〉则是集「张腔」之大成的作品,此文亦为王德威首次以「张腔」概括作家文风。1991年的〈张爱玲成了祖师爷爷〉是王德威正式提出「小说界也有张腔,肇始者不是别人,正是张爱玲」的看法。此后王德威以「张腔」作为公约数,频频点名某些作家写作风格「像张爱玲」、「受张爱玲影响」或「心有灵犀」走向张爱玲的写作路数。虽然王德威发表多篇「张派」(张腔)论述,然而他却未曾定义「张派」(张腔)也从未说明或解释此词汇的意义。萧凤娴副教授表示此次她选择女作家的看法与选择依据有二,即2010年后畅销或深受注目,也被评论者认为有张爱玲风格的作家;具有与张爱玲类似的传奇身世,或表明受她影响的作家。

接下来,萧凤娴副教授先为大家介绍了李维菁。李维菁为台湾国立师大附中校友、台大农经系毕业、台大新闻研究所硕士,曾任中国时报副刊中心编辑部主任。其代表作品有《我是许凉凉》、《生活是甜蜜》、《老派约会之必要》、《有型的猪小姐》和《人鱼纪》。骆以军在《我是许凉凉》的跋文〈城市少女学〉中表示「李维菁的怪异在于她可以如张爱玲翻转鸳鸯蝴蝶派的破烂戏箱,她翻转了以奇遇、跨阶级之恋、隔阻为折磨、遮蔽森林般的身世为陈腔的罗曼史。那跳过了这十多年来都市女性书写的教科书式系谱展廊,一种『不是张腔的张爱玲』」对此,李维菁认为给她十倍的才华也不要张爱玲的八字,因为张爱玲的一生遭遇太悲惨了。萧凤娴副教授则认为李维菁创造的「少女学」有着张爱玲的写作影子。张爱玲的「少女学」是个人主观心理层面时间、社会场域中,被动无知的苍凉悲剧。在张爱玲作品中,少女的浪漫爱是个人主观心理时间流程中被动且无知,充满着不确定性的过程,与遗憾或悔恨结果。其导因是奇遇、跨阶级之恋、隔阻,造成将来是不确定、空虚、甚至悲剧的结果,象是张爱玲笔下的女主角,如葛薇龙、王娇蕊、顾曼桢、王佳芝等人。李维菁的「少女学」则是个人主观心理与社会价值时间中,主动执意停留的悲剧。萧凤娴副教授以《我是许凉凉》里的中篇小说〈我是许凉凉〉、〈普通的生活〉为代表。〈我是许凉凉〉写38岁的小资女许凉凉和小她12 岁的男人相爱到被甩的故事。〈普通的生活〉写女主角和大20岁的男人J相爱到被甩的故事。在文字技巧方面,李维菁没有「张腔」式的精警譬喻、或出现讥俏、反讽的语气与黑色幽默等等,反而是一种直接、犀利、易懂、透彻的讽刺文字叙述,直捣人心。

下一位当代张派代表作家是台湾女作家林奕含,其代表作为《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周芬伶在〈禁果与乐园:小团圆VS.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一文中认为新一代张迷,夹着更大的信息量与迷文化,将张与胡合起来成为一个新文本,那是博学女子与博爱男子的新才子佳人传奇。而《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主旨是爱上诱奸犯、文学是巧言令色、文学辜负了他们,包围着故事中心的是以爱为名的诱奸与才子佳人情结、在阳具中心中失去话语权的噤声女人,因此《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是用泣血的书写夺回话语权与反乐园神话、反才子佳人的小说。林奕含在一次访谈中表示《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的李国华原型是胡兰成,是缩水又缩水的胡兰成赝品。林奕含认为胡兰成或李国华这类型的人思想体系非常畸形,强暴了或性虐待他人之后却还是觉得「一团和气,亦是好的」,因此林奕含想透过李国华这样的人去叩问艺术是否可以含有巧言令色的成分,亦或是艺术从来就只是巧言令色而已。萧凤娴副教授认为林奕含与张爱玲的不同之处在于张爱玲的「才子佳人」是属于非典型团圆与不彻底的阴暗 「佳人」、自我的「才子」书写,林奕含则是被哄骗、被逼迫的「才子、萝莉塔」小团圆与不彻底的阴暗 「才子、佳人」书写。1991年8月13日张爱玲致宋邝文美、宋淇信说:「我是竹节运,幼年四年一期,全凭我母亲的去来分界。四期后又有五年的一期,期末港战归来与我姑姑团聚作结。几度小团圆,我想正在写的这篇长文与书名,就都叫《小团圆》 。」这段话是现今唯一可以找到张爱玲本人对《小团圆》三个字的诠释,她指出相聚的当下就是团圆,结束之后只能在梦中回忆。人间团圆有时限,繁华时间过了只剩回忆、只有荒凉,以及有梦就很快乐的释然。根本没有「才子佳人」叙事范式阖家大团圆、大富大贵的结局。林奕含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则是由一个被文学话语哄骗、被逼迫失去乐园、失去纯真、真实话语权的小孩和一个演出来的社会价值观下的「好人」与其不彻底的阴暗组织而成的故事。

萧凤娴副教授最后一位介绍的当代女作家是田威宁。田威宁是台湾北一女中的国文老师,其著作《宁视》收录她二十五岁至三十五岁,十年间陆续完成的散文作品,内容以父亲为主角,围绕其成长经历与家族回忆,是一本回忆之书。张瑞芬在〈孤女的愿望──读田威宁《宁视》〉中将田威宁的作品与冯平、张爱玲、杨索、郭英声、韩良露等作家作品相互比较对照,从〈知了〉、〈浴女图〉、〈猴子〉等文章,逐一绘出作品的特质,与张爱玲的影响。田威宁不确定自己的写作是否受到张爱玲的影响,但她自己承认是张爱玲的粉丝,早期常阅读张爱玲的小说,近几年则常读张爱玲的散文。张爱玲曾说::「张看就是张的见解或管窥——往里面张望——最浅薄的双关语。」因此在亲情方面的书写,张爱玲的「张看」是自私的父母造成贵族家庭乞丐(心灵与物质)孤僻内向女孩和贵族家庭乞丐环境造成的没有安全感优雅刺猬嘲讽,其散文作品〈私语〉、〈童言无忌〉和小说《小团圆》均可见证以上两点。而田威宁的「凝(宁)视」中像张爱玲的地方在于其诚实的去回看过去的记忆、记忆里的人、真实的写出来,并且细腻呈现自己与那些人(父亲、母亲、自己、身边的人)的欲望,把那些蜷在潜意识的记忆,象是深夜与好友在被窝谈心般,絮絮叨叨地写了出来。然而「凝(宁)视」中最不像张爱玲的地方便在于田威宁的散文在写出来了之后是得到原来我与他人的人性,之后继续当个真人,编织生命这席袍子,凝(宁)视上面的蚤子。

最后,萧凤娴副教授认为张派不死,是因为书写内容本就是女性「精神史」。作为「精神史」书写典范,作家各自转化成为自己的样子,而这也导致小叙事是台湾当代文学书写主轴。

文字报导:陈洁仪(马来亚大学中文系·台湾讲座计划活动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