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年1月31日(星期二)
时间:7:30 pm-9:30pm
地点:马大中文系会议厅 / Zoom线上会议
文字报道 / 扶摇、肖冠南(马大中文系博士生)
2023年1月31日晚7时半至9时半,马来西亚理科大学人文学院翻译系副教授吴尚雄博士在马大中文系会议厅以线上(zoom平台)、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题为“翻译理论与学术研究”的座谈会。这也是马来亚大学红楼梦研究中心五周年纪念的第一场活动。吴老师以专业角度剖析《红楼梦》的马来文译本,契合本地的红学发展现状——既是名家手笔,又有本家风味。与会者包括马大中文系系主任潘碧华博士、讲师郭紫薇博士、“红楼梦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谢依伦及众学生,总共超过百人参与聆听了此次座谈会。
在座谈会的第一个部分中,吴博士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开宗明义地介绍了“翻译学”这一门学科及其发展历史、重要概念和研究重点的变化。首先,通过引出翻译学生态系统和翻译学理论框架,吴博士介绍了翻译学由文学和语言学发展而来,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备系统的理论结构。翻译并不简单等同于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换,而包含了语言背后涉及的独有的政、经、文、史元素及人的影响。据此,不同语言的翻译需要不同的翻译方法及翻译技巧,其研究也必然需要不同理论的支持,或同一理论不同角度的解读。吴博士以《红楼梦》中马翻译为例,介绍了中马及中英译本中翻译实践及方法的不同。此外,吴博士梳理了翻译学发展不同时期的研究风潮,从20世纪70年代侧重比较文学和语言学研究,到80年代的“文化转向”,90年代的“全球化转向”和“经验主义转向”,到新世纪的社会翻译学。最后,吴博士推荐了由英国利兹大学Jeremy Munday教授撰写的翻译理论图书,让对翻译感兴趣但缺乏系统认知的同学们有了了解翻译学的途径。
后半段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吴博士与主持人对谈了许多关于翻译学理论、翻译实践工作,翻译人才培养、翻译学研究等话题。其中,当谈到文化是否可译的问题,吴博士认为所站角度不同,文化是否可译的答案是不同的。受到文化差异的限制,必然存在难以翻译成其他语言的情况。但翻译学界认为翻译理论的存在也就是为了解决文化不可翻译的情况。吴博士也引用了《红楼梦》中“红”字两个中马译本不同的处理方法,为与会者生动地分析了文化是否可译的现实案例。在谈到是否会把中文的现代文学经典翻译成马来语版本时,吴博士认为翻译书目的选择受到了不同因素的影响,同时也表达了培养中马翻译人才的急迫性和重要性。除了翻译问题,吴博士针对广大研究生群体也分享了他的研究之路和学习的经验,让听众们受益匪浅。
此次讲座收获了线上线下参与者的踊跃互动。通过本次讲座,与会者对翻译学概况、翻译学理论及翻译实践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打破了对翻译研究的刻板印象,让与会者了解到翻译学和翻译研究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