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报道 / 黄玉琴(马大中文系硕士研究生)
日期:2023年5月31日(星期三)
时间:晚上7时至9时
平台:马大文学院 D 讲堂 / ZOOM MEETING
2023年5月31日,青年学者暜航老师为我们带来讲座,题为“从艺术改编角度反观《红楼梦》的文学特点”。相信这场讲座主题于现场的学员们而言,较有亲切感。近几年,小说影视化已然成为一种市场趋势,大有泛滥之势。然而,一部剧作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仰赖于编剧的改编能力。编剧对故事内核与角色人设的精准把握,对影视化的呈现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以《红楼梦》的艺术改编为讨论中心,暜航老师认为“如何体现原著的特点”正是《红楼梦》的改编难点,当中涉及的问题如人物庞杂、内容深邃、且涉及红学理论与受众层次等。《红楼梦》曾被改编为曲剧《黄叶红楼》、舞剧《红楼梦》《曹雪芹》、舞台剧《红楼薄命司》《顽石与神瑛》。敷演舞台作品,除了时间的限制外,还需考虑到受众层次,自然得以观众看懂为前提。在影视化的过程,则需思考故事情节的节奏感、角色心理空间的营造、时代背景变迁的体现、散落小说各处的细节、甚至是对音乐的把握……。由于《红楼梦》原著体量巨大,如何将作品中的抽象空间置换成具象化的空间形象,展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呈现出有质感的艺术改编作品,实则非常考验编剧的功力。
小说的艺术改编,若囿于原著,搬演故事情节,则无法体现改编的独特性。相反,若编剧对情节大胆改动,不免会受人质疑。如此两难的境地,除了是检验编导对于原著的理解,更是对故事情节的内在张力的处理。可以说编剧除了是小说作者的代言人外,也是具备独立审美价值的创作者。
暜航老师指出如今的改编形式多样,寸长尺短,自有瑕不掩瑜之作。日后的艺术改编作品更应取长补短,为人们带来更优秀的艺术改编作品。所谓隔行如隔山,暜航老师的讲座为我们提供了不同思路与视角来阅读《红楼梦》,提醒我们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对空间、时间与美的体验。学员们也针对小说的艺术改编积极提问,向暜航老师讨教改编经验与常见难题,可谓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