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报道 / 曾宁韵(马大中文系硕士研究生)
日期:2023年7月6日(星期四)
时间:早上10时至中午12时
平台:BSJPT1 / Zoom
中文系研究生学会有幸邀请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高级讲师兼马大中文系系友——萧雯佳博士前来分享她撰写博士论文时的思考与所面对的困难。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经验分享,让目前在读研究生们可以有所借鉴。
萧老师的博论分享共分成了五个部分,分别为:
- 解题,即分享论文题目之由来。
- 框架设置,即设置过程中的考量。
- 选题缘由,即之所以展开研究的启发。
- 撰写阶段的难题。
- 现阶段的发表成果。
萧老师首先注意到了在中国新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有一批南洋归来者,他们或是曾在南洋客居的中国作家,或是在南洋出生,之后到中国求学的南洋侨生。他们因着自身对于南洋的深沉情感,在中国展开了他们的南洋书写。这种跨界书写,将南洋引入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创作之中,使得南洋得以在文学层面上与中国新文学产生关联与互动,造成了“边缘性”与“交叉性”的文学现象。萧老师认为这些作品实际上都可归类为早期南洋华文文学的“域外”文本,故有其打捞和梳理的必要。唯有此才能使得被边缘化的文本,得以彰显其特殊的文学与历史意义。而萧老师的研究,便是关注随着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在中国的南洋归来者们,其南洋书写样态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萧老师提到,在观察南洋书写样态的变化时,首先要注意记忆与书写之间的时空裂缝。因为这些作家都是年少时期就对南洋有了深刻的印象,但直到他们回到了中国并加入现代写作者的行列时,才将这些记忆调动出来,成为其书写的资源。这就造成了这些“南洋记忆”会出现虚实夹杂的情况。并且,这些南洋书写还会受当时中国的写作环境与社会思潮等的影响进而有所变化。
接着,萧老师也提出了文人与文学的跨界,亦是值得关注的。好比如在中国书写南洋的作家们,他们一方面需要站在中国的角度视察南洋,一方面需要以自身的南洋经验反观中国。如此,他们的作品便成了一种跨界书写。但因着现有文学史都是按国别区分的,是以这些跨界书写的作品经常会沦落为边缘的域外书写。萧老师认为这些文本若是仅仅被当成中国现代文学当中的南洋书写,是非常可惜的。因这些跨界书写的价值,除了其文学性,还包括了社会性与历史意义。更重要的是,这些跨界书写的作家,实际上是历史的参与者。但他们的写作却又做到了以一种较冷静的姿态在观察历史,而不是身处其中的,处在焦虑中的姿态。
提及有关其博论的选题缘由,萧老师首先表示是为了要与南来文人或是归侨研究进行对话。她指出,有关南洋书写研究的源头,早期可以追溯到新加坡学者林万箐。他于1976年开始有意识地搜集曾到新加坡的中国作家的相关著作。并以此为材料撰写了专著《中国作家在新加坡及其影响(1927-1948)》。此专著所涉及的年代与萧老师的博论研究范围,是相近。是以成为了萧老师展开研究时的参考文献之一。
有关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南洋书写,可分为三个类型。其一为将南洋纯粹地视为一种异域,是以浪漫的笔法来呈现异域南洋图象,属于一种对他者的想象。其二为途经南洋的文人们所创作的的旅游书写,内容多为记录见闻、发表议论与抒发情怀。主要写出他们对于南洋的感觉。其三则为曾旅居南洋的文人在返回中国后,在特定的创作语境下,有意识地提取自身的南洋记忆与经验,将南洋作为新的视角或资源引入中国。这一类型的跨界书写,无疑是复杂的。而萧老师的博论所主要讨论的,便是这一类。中国的现代南洋书写与当时新文学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所涉及的主题之广,涵盖了异域、殖民与战争等等。
中国现代文学与南洋长期以来一直都在互相交流、影响与渗透。遗憾的是,有关此现象的研究往往只是单维度的,即将南洋书写归为同质性的异域书写。萧老师认为,不能仅仅将南洋视为一个平面性的符号。而应该要关注其在于中国近现代史中的文化延续性。萧老师的研究便着眼于那些南洋归来者们是如何以自身的南洋经验,去反思中国的社会与文化问题。尤其在抗战时期,中国与南洋同被视为“命运共同体”的时候。
在撰写博论的过程中,萧老师坦言她也曾面对一些难题。其一便是在筛选适合研究的南洋归来作家的时候。因为并非所有回到中国的,有南洋身份的人,都能纳入研究。将作家纳入的考量,涉及其是否有在中国有具体的南洋书写、有着怎样的写作背景与作品的发表地等等。
萧老师现阶段已成果发表的论文,一共有三篇。第一篇是以艾芜的角度去谈游记体。在此案例中,可以看到文学文本与政治文化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第二篇讨论被列为“新感觉派”作家的黑婴,其被大部分人所忽视的乡土书写。第三篇讨论了杜运燮以自身曾在中国、缅甸及印度三地流动的经验,写下了怎样的“现代史诗”。
萧老师最后提及,之所以觉得应该将这些在中国的南洋书写列入早期南洋华文文学史的脉络中研究,其实是有前例可循的做法。因为在马华作家中,有一群人是长期定居或是移民台湾的。这些作家的作品,都被归入了“旅台/在台马华文学”的发展谱系中,成为了马华文学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萧老师也坦言,这样的想法仍然存在可争议之处。那便是跨界书写的文本在文学史上的归属,是否容许存在重叠。但无论如何,萧老师认为,将这些在中国的南洋书写列入马华文学史当中,是利多于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