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道走到黑: 弥补遗憾

文 / 王诺(马来亚大学中文系中文研究硕士课毕业,现居中国北京市)

没能就读中文系是我高中毕业之后一直存有的遗憾。我从小到大的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中国高考填报志愿时自然地就想要学习中文,于是筛选了自己高考分数范围内所能选择的所有学校对应的中文专业,遗憾的是最终还是被调剂到英语专业学习。在大学期间,很多活动也是选择参与与中文相关的(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中文以外的兴趣和优势)。于是申请硕士时,就读中文专业可以说是我“一条道走到黑”的目标。

本科期间,我修读的专业是商务英语专业,看似是中文硕士课程专业一点交叉点都没有的。但在书写毕业论文”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与中国公共外交”这一主题时,想要书写中国公共外交相关主题的一个重要缘由便是本科时期修读《公共外交》课程所引起的兴趣。正如我在毕业赠言里提到的,因为中马文化的差异以及一些新鲜而有趣的课程(如哲学、马华文学、马来西亚华人相关课程等),中文系让我从老师那里体察到之前从未思考的方向和知识。同时,我还结识了很多不错的朋友,尤其是一些来自马来西亚的同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晓华语、了解中华文化,让中马同学之间的交流畅通无阻,但不同的环境又塑造出不一样的我们,这让大家的交流与沟通分外愉悦又收获颇多。

学习的过程里,有几门课我都很喜欢。比如王秀娟老师的古代文学课程,王老师的思维发散,给予我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开放,老师在课后还会抽出自己的时间指点我们的课程作业,和王老师的交流总是大大的开心(喜欢老师的性格、教授课程的方式、提问的角度等等)和小小的害怕(担心自己的知识储备量无法回答上老师的问题)并存。比如严家建老师的哲学课程让我发现哲学原来如此有趣,也让我距离中国哲学近了那么一些,日后我也必将逐步了解、学习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比如孙彦莊老师的红楼梦课程:孙老师留的课程作业有趣,让人不断想要深入探究红楼梦;孙老师无法用语言大声授课,但我相信屏幕后的你我读着老师的文字一定笑声不断。可能因为孙老师的疾病,她总是在邮件往来的末尾祝福我们健康快乐。老师的风趣、温柔、坚强感染着每一个人……同时感谢张惠思和蔡晓玲老师教授的马华文学课程让我发现了一个新的文学领域,吴益婷与何启才老师让中国学生即使未曾到马来西亚也了解到华人社会的种种,潘碧华老师对研究方法的讲解细致且生动。对于跨专业的我而言,《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是必须要推荐好书!

说起修读硕士课程的遗憾,最大的遗憾应该是都毕业了却因为疫情至今没能去到马来西亚,去看看学校和中文系,和老师、同学畅谈、交流……另外,之前听说语言学比较难就没有选修是我非常大的遗憾,还有就是没有和喜欢的孙老师有更多的接触和交流,也没能见面,总觉得和孙老师一起游玩、交流将会非常有趣,老师一定会教我很多……所以对于爱的人要多见面,多聊天,不要留有遗憾。

我相信在这短暂两年中的学习对未来肯定有所助益,无论是对语言的推敲打磨或在书写论文时学习到的思维方法,我想无论未来从事什么工作,中文专业都将给予每一位学子以美的洞察、感悟、鉴赏。如果时光倒流,本科毕业的我依然会想要“一条道走到黑”地学习中文,否则无法学习中文可能会成为我一辈子的纠结吧。总而言之,推荐中文系的课程!它有很多宝藏!

*此文原为访问形式的书写,经修改后为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