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报道 / 黄芷萤 (马大中文系本科生,研究助理)
摄影与整理 / 陈美伊 (马大中文系硕士生,研究助理)
日期:2024年2月6日(星期二)
时间:上午10时30分至中午12时
地点:马大中文系讨论室(BSJPT1)
2024年2月6日,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华人研究中心与马大中文系联合举办了“台湾关于中国近现代史史料馆藏概况”讲座。主讲人为就读于台湾国立中兴大学的历史系博士生林国荣,主持人则是马大历史系博士生何宜贤。 林国荣先生出生于马来西亚马六甲,著有《滇缅公路与战时运输(1937-1942)》。讲座开始前,林国荣先生透露部分马来西亚研究者对于台湾史料并不熟悉,而自己曾在中正大学上过相关课程,是触发他进行此次公开讲座的原因之一。
在讲座中,林国荣先生以中国近现代史年代的定义和史料的种类为引,介绍了学术研究中常见的数种中国近代史的史料种类。中国近现代的史料主要为电报、报告、报纸、杂志以及政府公报或政府文件。他表示学术人员在进行研究时,需要根据研究主题和研究范围确定自己的需求,以选择相关的史料文献阅读。
此外,林国荣先生着重说明了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在台湾的史料馆藏地及其馆藏特色。他提及国史馆中收藏了总统文物和除北洋政府以外的政府文档,包括国民政府及总统、副总统、五院和各部委档案。他透露行政院、内政部、财政部及台湾银行等单位的档案也收录于国史馆,遗憾的是中央银行的档案因太平轮事件而沉没于海底,因此许多史料档案并未收入国史馆。
另一方面,他也透露,如今国史馆中大部分的史料已完成数字化,访客可在国史馆档案史料文物查询系统中查询史料档案。惟尚有大型图纸及工程报告等史料由于无法扫描,而需要到馆参阅。林国荣先生也表示访客只要完成线上登记,成为国史馆会员,无论国籍(除大陆、港、澳以外)到馆通过身份审核后即可入馆参阅史料。
除了国史馆,林国荣先生也向在场听众介绍其他可以获得中国近现代史史料的馆藏地点,包括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国家发展委员会档案管理局、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文化传播委员会党史馆、国立中央图书馆,以及国立故宫博物院。
当天的讲座获得本系与外系师生出席,并于问答环节中积极提问。当中不少听众对马来西亚学者登记国史馆会员的程序和制度感兴趣。林国荣先生进一步说明持有马来西亚护照和入馆参阅的证件即可进入国史馆参观。马来西亚籍非台湾留学生则需要附上学生证和系办英文证明文件为审查文件,以申请入馆参阅。该回应也引起现场听众的热烈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