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语与普通话各据一方,似平行线又似交叉线。
本月23日,就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刘燕婧为我们分享《全球华语视角下的马来西亚华语与普通话词汇差异与融合研究》。此讲座为本系和Malaysian Chinese Research Center, University of Malaya联合举办,欢迎对全球华语研究和语言现象感兴趣的朋友参加!以下为讲座详情——
日期: 23/5/2024(星期四)
时间:12.00pm-2.00pm
地点: 马来亚大学文学院 DKE
主讲人:刘燕婧,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全球华语的差异与融合。在《励耘语言学刊》《全球华语》《现代语文》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摘要:
全球华语研究已经走过了 40 年的历程,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如今,华语研究正迎来新的动态与方向,逐步从传统的离散性研究向综合性研究范式(离散性+集成性)转变,不仅拓宽了研究的广度,更深化了对华语差异的理解。同时,研究的焦点正从过去对差异的强调转向对融合现象的深入探索。
本次讲座,将从全球华语的宏观视角出发,重点关注马来西亚华语与普通话的词汇对比。通过“差异”和“融合”两个方面,深入介绍和剖析华语研究的最新成果:
差异研究:围绕“舍今取古、舍双取单、舍小取大”三种独特现象,呈现马来西亚华语词汇的特色及其使用方式。
融合研究:从普通话词汇的“输入”与“输出”两个维度,探讨马来西亚华语与普通话在词汇层面的互动与融合现状,深化我们对这两种华语变体交流互鉴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