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AI时代:传统与现代智慧研究方法精品课程

日期:2025年3月17日(星期一)
时间:8:30AM-5:00PM
地点:马大文学院A讲堂 / Zoom Meeting

文字报道 / 王伊娜(马来亚大学中文系硕士课程研究生)

数字化时代,AI与文学结合的热潮正在深刻影响文学创作、文学教育以及文艺创作的整体格局,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态势。2025年3月17日,马来亚大学中文系邀请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曹胜高教授、台北大学的陈大为教授、四川大学的王兆鹏教授以及浙江传媒学院的朱文斌教授前来主讲AI时代下,传统智慧与现代技术的融合与创新。

会议伊始,潘碧华教授介绍了四位教授的相关背景与马大中文系的深厚渊源,并表示希望参与本次课程的学生和公众能够从中学习到中文学科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古代文学和马华文学的相关内容以及古典文学中的智慧,最终正确应用到自身的学术研究中。

首先是王兆鹏教授以Deep seek后的学术生态为题展开论述。因其身体抱恙无法亲临现场,王教授通过zoom进行相关的讲解与演示。他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了AI出现后学术生态的变化,即改变人机协作化、文献资料检索的网状化、研究方法的计量化、研究内容的可视化。这不仅展示了技术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更是一场认知范式的革命。王兆鹏教授强调,可视化服务对文学本质的追问是永恒的课题。此次讲座为与会者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推动了学术研究的现代化进程。

其后,陈大为教授以学位论文的几种写法为主题,结合自身撰写论文经验与其指导学生经验从止于硕士或博士和从深读到纵论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论文的书写。陈大为教授深入探讨了学术论文撰写的关键要素。他指出,坚实的理论基础是确保论文深度和严谨性的核心,而这也是学术研究的基石。同时他还分享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论文撰写的“炼金术”并强调散文语言能够有效提高论文的可读性。

中场休息后,朱文斌教授以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的新趋势为题详细阐述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朱教授还分析了印象式批评的优缺点,并指出未来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将更加多元化,涵盖文化研究、社会历史批评等多种方法。此次演讲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见解,促进了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最后,曹胜高教授则从国学出发讲解其中所蕴含的管理智慧,深入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并结合丰富的历史案例和现代企业管理实践经验。曹教授首先阐述了国学的基本概念并详细解释了不同思想流派对管理智慧的贡献,还介绍了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展示了中国管理智慧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应用。他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国学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特别是心态管理、创新管理、精细管理以及人的管理。曹胜高教授的演讲不仅深入浅出,而且结合了丰富的历史和现代案例,为听众提供了宝贵的管理智慧和实践指导。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为马来亚大学的学术研究氛围注入了新的活力,为AI时代下文学发展与学术研究构建了的新视角和新方法,推动了中文学科研究的深入发展。这也为人工智能发展冲击下如何融合传统与现代智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